首页 长征文化

红军长征在小金长征故事

2023-05-13 长征路 《中国档案报》等 浏览430

1、一双筷子寄深情:流传在小金县的红军长征故事

这双象牙筷子是红军长征途经懋功(今四川省小金县)时,毛泽东赠给藏族同胞赵海山的珍贵礼物。虽历经岁月风霜,但这双筷子仍然闪耀着朴实的光华,它承载着一段厚重的历史,寄托了红军与藏族人民的真挚而质朴的感情。

懋功地处四川省西北部,境内居住着藏、羌、回、汉等民族。这里地广人稀,交通闭塞,社会生产力发展缓慢。20世纪30年代,懋功地区的各族人民在封建农奴主的剥削压迫下,过着贫困的生活,急切盼望解除重重枷锁。

19356月,红军长征到懋功时,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虚假宣传,一些有钱人都跑到成都、灌县(今都江堰市),老百姓则躲进深山老林。但懋功木坡达尔扎村的穷苦人赵海山没有跑,这里是生他养他的地方,他舍不得离开家乡。“红军有传说中的那么可怕吗?”赵海山在疑惑的同时又充满了好奇,他要看看红军究竟什么样,有没有“三头六臂”?

一天,红军队伍经过木坡,随后就地驻扎休息。赵海山害怕地躲在屋里,从门缝里看见4个穿着军装的人朝他家的方向走过来,他大气不敢出,仿佛能听见自己的心跳声,心里默默地想着“这下完了”。当红军战士轻轻敲响屋门时,赵海山再也不敢躲藏了,他无奈地打开了房门。一位身材高大的红军战士向赵海山问候道:“老乡,打扰了。”赵海山诚惶诚恐地回答:“进屋坐。”

这一行4人,正是毛泽东带着3位红军战士在村里寻找老乡。红军队伍里没人懂藏语,无法与当地老百姓沟通,急需找个本地人了解情况,这对于宣传红军在长征途中贯彻党的民族政策,避免老百姓对红军的误解有很大的帮助。赵海山是本地人,既懂藏语又懂汉语,正是毛泽东想要找的通司(藏语翻译)。当晚,毛泽东就住在了赵海山家里。

后来,据赵海山的儿子赵海信回忆:听爸爸说,这个人摆龙门阵(聊天讲故事),说得有头有尾,绘声绘色,叫人越听越想听。这个人问起当时民族地区的社会情况,老百姓的生活状况,上层人士对农民剥削的残酷程度,以及当地的土匪是如何残害农民的。听了这些情况后,他说,你们咋不组织起来跟他们斗呢?爸爸就无奈地笑了笑,说我们怎么组织嘛。

毛泽东能言善谈,又和蔼可亲,赵海山放下了最初的戒备,也打开了话匣子。二人畅谈了一个通宵,非常投缘。赵海山比毛泽东年长几岁,毛泽东还尊称他为赵哥。

面对雄关天险,红军战士从容笑对,对敌人的围追堵截,也能出奇兵化解,但粮食的缺乏却是对红军生存的极大威胁。筹措粮食是红军的重要任务。当时,在省、县、区等建立的各级苏维埃政府动员老百姓,开展土地革命,筹集粮食,号召青年参加红军。经过宣传发动,各族人民群众的觉悟不断提高,从最初的恐惧、躲避到逐步接受,并给予红军各种形式的支援。各级苏维埃组织协助红军的打粮队深入到村寨,把地主、恶霸隐藏的粮食一律收缴,支援红军部队,还从老百姓手中采购了一部分粮食,进行合理评价,公平买卖,当面付款,在老百姓中产生了良好的影响。

赵海山也曾听说红军征粮的事,就主动同毛泽东说,在抚边破碉那个地方有点洋芋(土豆),他明天带部队去。

第二天一早,赵海山带上毛泽东一行4人到了破碉罗茂林老人的门口。赵海山一边敲门一边说:“罗老汉把门打开。”这是位孤寡老人,当时也没有逃跑,在帮地主收租、守财产。开门后,赵海山对罗茂林说:“红军是咱们穷人的队伍,专门为咱们老百姓做事的。”罗茂林见是老赵带来的红军,也就放下心来,不再害怕,张罗着把家里的咂吧烟、水烟拿出来招待毛泽东一行人。

毛泽东问了抚边的一些情况,谈了许多,不觉已是晌午。3位红军战士借了锅灶,将灰面调成糊糊,每人一碗。罗老汉起身走到一个土坛罐处,捞了一些酸菜请红军吃。一位红军战士拿出一块银圆递给了罗老汉。罗老汉不要,毛泽东就讲,你收下吧,这是我们红军的规矩。罗老汉心想,这咋和以前宣传的不一样呢,他们竟是这样客客气气的。

相处久了,话也多了,红军队伍的优良作风给村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,彼此拉近了距离,没有了隔阂。第二天,赵海山和罗茂林商量给红军一点洋芋,他们将破碉的一处石门打开后,把近6000斤洋芋全部送给了红军。

红军要离开懋功北上抗日了。临别时,毛泽东拉着赵海山的手,依依不舍,他叫警卫员从背包中拿出了一双筷子,送给了赵海山。这是一双象牙筷子,是红军和藏族同胞友谊的见证,也表达了毛泽东对赵海山的感激之情。

赵海山一直珍藏着这双筷子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赵海山将筷子捐献给了阿坝自治州档案馆保存;党中央也派人寻找到罗茂林,送了他一些钱和粮票,并邀请他到北京做客。遗憾的是,罗茂林因年高体弱,未能成行。

80年过去了,但这双象牙筷子的故事仍然在雪山草地间广为流传。

(原创,杨成立 钟国强,来源:《中国档案报》)

2、李同三活捉安三老爷

解放前的小金,是生活在封建农奴制的灰色天空下,压迫和剥削现象层出不穷,是以烟多、枪多、匪多而闻名的“三多”地区,兵燹匪患,地方械斗连年,人民群众穷困潦倒,封闭落后,大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。

红军在占领懋功和抚边后,立即从部队政治机关抽派党员干部,组建了中共懋功县委和中共抚边县委(曾先后隶属于川陕省委、川康省委、四川省委和大金省委),不断宣传党的政策,在群众中发展积极分子,建立各级苏维埃政府,开展“打土豪、分田地”的土地革命运动及“打反动派”消灭民团武装,播下了革命的种子,小金人民配合红军作战,筹集粮食,供应军需,积极参加红军,支援红军等活动。

安三老爷是懋功县达维、日隆一带的恶霸,此人无恶不作,在当地犯下不少事,罪孽深重。红军到达懋功后,随着党的政策宣传深入人心及红军为老百姓做主的呼声越来越高,在当地群众中,红军形象变得无上高大,当地的土匪、恶霸逐渐失去“威名”,其团伙一听红军战士“专捉恶霸”,更是闻风丧胆,到处东躲西藏,安三老爷直接躲进了深山老林避身。在当时,有一个叫李同三的人,在1935年前,从外地来沙坝帮人做工,期间受尽了安三老爷的压迫与剥削,对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恶霸地主深恶痛绝。

红军到达沙坝地区后,李同三积极帮助红军,为红军筹集粮食、带路等。不久,他参加了红军,分在红九军十八团政治处搞地方工作。在沙坝后面喇嘛洞一次搜山肃反中,他一人捕捉了恶霸李同三、朱头人等二十余名反动地方民团。李同三将安三老爷、朱兴等人押回沙坝交给红九军,后由红军押至县城当众镇压。红九军当时立即通报表扬了他。

通报指出:“八十团政治处地方工作队员李同三同志,参加红军不到半月之久,工作积极,兼之又吃苦耐劳,在滴水岩(今沙坝地区)后面大山搜山肃反中,他一人前往搜索,遇到民团二十余人,该同志抱着不怕牺牲拼命精神,手持短刀一把,硬冲上去将匪徒杀伤,其他人吓得四散而逃,当场活捉过去压迫黎民百姓的罪大头人安三老爷而回。请看这位新同志真有阶级觉悟,做出了新战士的榜样,大家应该学习他的勇猛、沉着的精神呀!”

李同三的英勇行为至今仍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传颂。

(《法院党建|党史每周一典?:红军长征在小金之李同三活捉安三老爷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