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长征文化

红军长征在甘谷长征故事

2019-07-09 admin 网络 浏览2950

1、三路红军三过陈庄村

1935年至1936年,红一、二、四方面军在长征途径甘谷时,都先后经过礼辛镇与陈庄村,在该地宿营或休整,开展宣传、筹粮、扩红、除霸活动,群众赠送牛、羊、猪、粮食、衣物等慰劳红军。

2、红军烈士桥

红军桥(烈士桥)长征部队过境后,先后在甘谷磐安镇、武家河、礼辛乡等乡镇因伤病遗留红军25名。遗留在礼辛附近的红军战士,在当地恶霸地主毛石儒、陈少溪、陈子峰及伪保长陈海清等人的指使下,“地痞”李映春、马正川、尉想成等人大肆残害遗留红军,先后杀害、活埋七名红军战士(其中一名被活埋在石庄沟内),并残忍地对部队安葬的几名红军战士掘墓,将遗体扔在石庄沟内。解放后,陈海清、李映春、马正川、尉想成等被镇压。1988年在石庄沟上修建了一座桥梁,当地群众为表示对红军战士和被害地下党员的怀念之情,称该桥为“红军桥”,亦称“烈士桥”。

3、徐向前在礼辛小学

1936年10月5日,红四方面军直属部队到达礼辛,部队当晚在礼辛镇宿营,前敌总指挥兼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在礼辛小学住宿。期间徐向前先后在礼辛、陈庄等地视察,并亲自组织官兵,发动群众,筹集粮草,为实现红军会师做准备。9日离开该地前往通渭。

4、冯山梁遇袭

1936年10月11日,红二方面军右纵队在从磐安渭北五坪向礼辛行军途中,五架敌机跟踪空袭,先后轰炸六次,投弹数十枚。特别是在礼辛冯山梁一带,五架敌机疯狂扫射,投弹八枚,伤亡红军五六十人,烈士的鲜血洒满了山梁。

5、谢家坪召开全军大会

1936年10月9日,红二方面军军团长陈伯钧、政委王震率右纵队从礼县固城到达甘谷磐安镇渡过渭河,晚上在渭北武家坪、李家坪、裴家坪、谢家坪、十甲坪等五村宿营。10日,在各村筹集粮草,开展宣传工作,11日,在谢家坪槐树屲滩召开全军大会,处决了当地坏人谢六十一、李长娃。会议中途因敌机空袭,红军立即起程,前往礼辛陈庄一带。

6、流落甘谷红军名录

黄仕盛:(1918-1991),四川省蓬安县人,少年时在家乡参加苏维埃小组,1932年9月转为红军,先后在红九军,五军任通讯班长、排长、连长。1935年跟随红军四方面军长征,同年8月政治局沙窝会议后,随一方面军五、九军团和四方面军主力组成的左路军,过草地北上进入甘肃。10月,三大主力红军在会宁会师后,全力实施“宁夏战役”计划。黄仕盛随五军团和兄弟部队在开赴靖远准备西渡黄河,去河西开辟根据地并“打通国际(苏蒙)路线“途中,遇国民党重兵阻击后失散,后流落甘谷。解放后在县手联社当工人,退休后病故。

李定英:(1914年-1983年),女,四川广元县人,1930年于当地参加红四军,在中共广元县妇女少工部工作,后到通江县一区任妇女部长兼少工部书记,1935年2月被编入妇女独立二团,3月跟随红四方面军辙出川陕革命根据地,开始长征,1936年10月到达会宁会师后,被编入四方面军总部直属“妇女抗日先锋团”在靖远西渡黄河,北进一条山,踏上艰苦的西征历程。11月初,奉中央军委命令,过河部队改称“西路军”,与二马(马步芳、马步青)部队及地方保安团队展开激烈战斗,12月,李定英随妇女团和总部及直属部队在古浪、永昌县城与敌军残酷激战。1937年初,在山丹县城和临泽县倪家营突围中,因寡不敌众,妇女团伤损惨重(除牺牲的外,剩下的大部分被俘),化整为零,女扮男装,分散编入各军继续参加战斗。同年3月沙窝会议后,西路军余部分编为三个支队分散活动,李定英随军向祁连山撤退,在准备进入新疆途中被俘,押往西宁监禁服苦役。数月后,她逃跑到西宁山区医院做杂工,与该院事务科长王定一(甘谷人)结婚。1938年随夫到西北公路局工作(李为家庭妇女),1945年又跟随丈夫回到甘谷金山乡下店子村落户定居。

陈想成:(1920-2004),原名陈引定,江西省永丰县人。1934年在原籍参加红四方面军,任护士班长,后跟随红军长征,1936年10月从漳县草滩向会宁行军途中,在通渭毛家坡因病掉队,流落在甘谷礼辛陈家庄定居。

徐金安:1914年生,四川省南部县人。1932年在家乡参加游击队,1933年编入红九军团,后跟随一、四方面军长征到达会宁。1936年10月下旬,随九军团在靖远西渡黄河时掉队,后流落在甘谷金山乡红岘村定居。

武明生:(1917-2009),原名董明生,云南省牟定县人,在原籍参加红六军并开始长征。1936年10月,红二方面军长征途经甘谷古坡乡吊草坝时,因病掉队,随后流落在武家河乡武家河村,被本村农民武夏文收为义子,改名武明生并落户定居。

杨长生:(1912-1991),原名周玉清,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人,1934年参加红军,1935年11月跟随红二、六军团(后改编为红二方面军)开始长征,1936年10月经过甘谷冯山梁与武山交界处时,遭到国民党飞机轰炸,杨长生因头部受伤掉队,给武山一家富户当长工10多年后,流落甘谷磐安镇杨家大庄定居。

乔士龙:(1917-1988),女,四川巴中县人,1933年参加红四方面军辽江县“妇女独立营”,1935年2月在广元合编为“妇女独立营”,3月,跟随红四方面军开始长征。1936年9月,长征到岷县梅川时,因病失散,后流落在甘谷六峰乡觉皇寺村落户定居。

郑新玉:(1918-1984),湖北省宣恩县人,1936年1月在当地参加红二军团,随军长征。同年10月,红二方面军长征途经武山九甸梁时,因国民党飞机轰炸失散,流落在甘谷的磐安镇东崖村定居。

何天秀:(1915-2004),女,四川省巴中县人。1935年在四川建州参加红二军团,11月随红二、六军团退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,开始长征。1936年10月,红二方面军长征途经漳县因病掉队,随后结婚,跟丈夫回到甘谷新兴镇永安村定居。

何玉莲:(1915-2004),女,原名何三女,贵州省江口县人,1933年在当地参加红四方面军,1935年3月随军开始长征。次年9月,部队途经岷县梅川时,因病掉队,流落在甘谷白家湾乡尹家湾村定居。

何福安:1923年生,原名吕福安,四川省竹县人,1936年6月在潼南县参加红一方面军并随军长征。同年9月下旬,红军陕甘支队抵达武山,在鸳鸯镇抢渡渭水时,因病掉队,流落在甘谷康家滩乡何家山村定居,并改姓为何。

艾芝荣:(1899-1978),女,四川省大竹县人,1933年在当地参加红军,1935年6月跟随红一方面军长征。同年9月部队途径岷县时失散,流落在甘谷安远乡巩川村定居。

蒲正来:1923年生,原名雪娃子,陕西省宁强县人,1933年参加红军,1935年11月随红军二、六军团开始长征。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长征途径甘谷古坡乡杨家坪村时,因病掉队,在古坡乡下店子村落户定居。

张新义:(?-1968),四川省达县人,1933年在当地参加红军,1935年3月跟随红四方面军开始长征。1936年10月,部队途径甘谷、武山交界处杜家井时,因国民党飞机轰炸失散,流落在谢家湾乡西庄村定居。

刘新发:(1911-1972),四川省合川县人,跟随红军长征途中失散,流落在新兴镇苟家庄定居。

巨顺义:四川省人,跟随红军长征途中失散。流落在古坡乡下店子村,1970年返回原籍。

杨秀兰:(?-1972),女,四川省达县人,跟随红军长征途中失散,流落在八里湾乡冯坡村定居。

李甲福:(?-1958),四川省人,跟随红军长征途中失散,流落在甘谷金川乡尉家庄定居。